刘会萍 水墨画艺术家 做人当若竹 虚心且有节

发布时间:2018/8/25 8:45:00
来源: 阅读量:

水墨画艺术家刘会萍

艺术简介

    刘会萍,男大安墨人,出生于1964年,江西萍乡人,现住安源,自幼受家祖祖父引響,逐渐漸對藝朮有著深厚的影響力,酷爱绘画艺术,师从导师彭维萍学习绘画、写生,中学毕业后并得到中國知名画家甘远龍先生,中國著名雕塑藝朮家朱照林老先生以及李强等多位名画家导师指点,作品多次獲獎,二年來應老區文化縣政府邀請參/加老區文化建設,參加新疆杯2018首屆書畫大賽及一帶一路評選活動 ,2017年5月以来入选中國好品牌及影响力书画家侯选人,现为中國文联艺术家协会主任委员及江西省萍乡市文联艺术界联合会成员。江西萍乡美协会员,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会员。

    中国的竹文化源远流长,因“竹儿虚、竹性直、竹节贞”为知识分子所崇尚。郑板桥说,“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 众多画家也将他们对竹的喜爱通过国画这种艺术形式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竹成了国画中的常客,描绘竹的作品多如繁星。今天记者就为大家介绍一位水墨竹最完美的代表,他就是中国文联艺术家协会主任委员及江西省萍乡市文联艺术界联合会会员。

作品欣赏

    刘会萍老师谈吐朴实。他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艺术家如何传承创新、艺术如何为大众服务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让我茅塞顿开。通过交流,深深地感到刘会萍经过四十多年根植于生活的书画学习和创作实践,早已揣摩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书画理论观点。那就是:重视“功夫在画外”的修行,始终把艺术家的职业良心和道德修养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艺术需求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把刘会萍老师谈话内容概括为“六个字”既:学、清、悟、美、变、道。

    学:刘会萍说,书画学习除了谦虚向老师学,还要学习好中国传统文化,解决好文化传承的问题。要深入生活向大自然学、向人民群众学,向同行学。从传统文化中得到启蒙,从对大自然的细微观察得到感悟,从同行的长处中得到提高,从同行的不足中汲取教训。要向国外优秀的文化学习,把人类通用的艺术语言渗透到自己的作品中。

    古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出于这种对竹性的热爱,刘会萍在丹青笔墨中倾注了全部的情感和心血! 做人当若竹、虚心且有节,他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观察,去欣赏自然之美。然后回来默写。自然之美,已经融入了刘会萍的生命。

    清:刘会萍认为,书画创作是一项高雅神圣的工作,要创作出好的书画作品,如写诗作文一般,要有激情,要有感而发,还要有闲散清新的心态。“无意于佳乃佳”只有在清静无为的心理状态下才能创作出一流的书画作品。反之,如果心不在焉,逢场作戏,一边创作,一边想着:不知某某喜欢吧?不知能卖出多高价?这样肯定不会创作出好的作品。

    刘会萍的水墨画工整严谨,又放笔直抒心意,显得灵动秀美,又不失工致与力度,加之其水墨画色彩明丽纯净,层次分明,老干新枝纵横交错,劲健而圆润,律动而稳健,既有雍容华贵、富丽祥和的大气,也不失铮铮铁骨、个性张扬的韵致。他追求崇高和优美的美学特点,已在幽幽的竹韵中飘散出来。看罢刘会萍的水墨画,我早已身心怡然,陶醉其中了。刘会萍在书画艺术创作中,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究其原因与他能静下心来坐得住冷板凳有很大关系!

    这些年中国书画市场异常红火。刘会萍多次参加各种大展并获奖,其作品先后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刘会萍所占的学术地位和作品质量已经被学术界高度关注,市场潜力很大。但刘会萍不为市场所左右,严格恪守自己的艺术良心,心中装着广大人民群众,不忘初心,安安分分地清心创作。

    悟:既悟性。把学习的传统文化、书画知识、对大自然的感受、思想情感、时代气息等与自己的创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提炼加工,化抽象思维为形象画面。不同的人其悟性也不同。悟性,与一个人的学识、经历、情商有着很大的关系。要多学习、多实践,开阔胸怀,开阔眼界,提高悟性。刘会萍书画悟性极强,来自于他的勤奋好学和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他勤奋加悟道,在书画领域早已卓然成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精研古法,把握精髓,并恰当好处的引入了西画对色彩的运用,使得画面绽放出别样的风采。他的水墨竹以其极富神采的笔墨和雅俗共赏的富丽画面,为书画界称道,是收藏界难得的佳作妙品。

    美:书画创作是书画家创造美好的过程。同时创造美好也是书画创作的核心。什么是美好?刘会萍认为,凡是人民群众喜欢的自然、环保、和平、和谐、健康的东西都是美好的。刘会萍的画作很多都是表现正直、无私、和谐的画意,以光明向上的心态来表现虚怀若竹、灼灼清莲、繁荣昌盛、万物生生不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寓意着无限生机,人民群众喜欢这种祥和虚怀若谷的画面。这也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共同的向往。刘会萍强调,书画家为人民服务,首先是把人民作为服务对象,深入基层生活,了解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体察人民群众的感受,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美的作品。一定要把最优秀、最美好的作品奉献给社会,这即是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中国传统文化负责。

    变:《易经》曰:通便之久,世界万物唯有求变才能生存和发展,书画家尤其如此。变化,能赋予书画创作更深邃的内涵和时代感。笔墨当随时代,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传承好、发展好,对历史上的经典作品要认真刻苦的反复研读,吸取精华,还要从中、外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从人民群众日新月异的生活中汲取时代信息,使书画创作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道:一是书画之道。在创作上要遵循书画创作自身的规律,恪守艺术创作之道。要沉下心来学好书画传统,打好创作的基础。要在不断的学习进取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独立品格。要有对自己、对艺术的准确认识和把握,确保书画创作的正确方向。刘会萍笔下的水墨画来自大自然,又高于大自然。细品刘会萍的水墨竹,“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所谓“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意高趣浓的境界,有很高的欣赏和审美价值。其水墨画看上去满幅轻松,但却埋伏了雄强之骨和深厚的学识。从作品中窥视到溢于言表的人品铸就。加之他从小的生活经历和打下的书法功底,从而使画面和题款达到完美统一。他胸臆开敞,喜读群书,研读画史画论及文化论著,养成腹中经纶和思中识度。他的精品力作,都结合画中意境,用他精美书法提在画面上恰到妙处。他注重生活蒙养,报身于自然怀抱,采集养分;他笔下的物象不是单纯的理性选择,而是结合了“自然”状态下与物相接的感受,只要能触及到眼前的自然生命,其笔下就会生出自然的意志;他的书画作品大道自然,如同清风拂去眼前尘埃,画面清澈透亮,给观者以无穷的回味。

    二是做人之道。做人要讲求道义。书画艺术家要努力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作品,要全身心投入创作,以艺术家的道德良心作标准来衡量作品的价值。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让书画作品通过市场机制,求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最佳效果,但书画作品又不可成为市场的奴隶。

    习总书记曾指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刘会萍正是习近平同志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刘会萍在书画创作中,始终奉行艺术从生活中来,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理念,是一位能静下心来学习提高、静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创作的画家。“书画同源,功夫在画外”这是刘会萍在谈话中几次重复的一句话。为了把画外功夫做好,为弘扬传统文化做出更大贡献,几十年来,刘会萍真是孜孜修行!

    在绘画领域,刘会萍画了四十多年水墨画,既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又适应时代,东西结合,洋为中用,精研不辍。以求大处着眼,心手相应。 刘会萍的水墨画诠释了他对古代水墨画艺术作品、尤其是对注重写实、同时又不乏意趣的水墨画的热情和推崇,在理想化提升艺术境界上,在以工细手法处理大幅构图而不流于琐碎上,在发挥光色深化意境的感染力上,在色彩的有效发挥和制作手段的精妙上,在对水墨画传统中程式化、装饰化手段的运用上,在摆脱市场的负面影响导致的流行风格和粗制滥造而灌注以精品意识上,都有了极为明显的收获。刘会萍在坚实的造型能力上展开笔墨意趣,合理发挥,强化其精神性。纵观刘会萍的作品,融写意之随性到作品中,集工笔之精细于写意作品中,时而工整严谨,时而放笔直取,通过多种渠道最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刘会萍先生毕业于油画专业,特别擅长书法、中国画。自幼受家祖祖父影响,酷爱绘画艺术,师从导师彭维萍学习绘画、写生,中学毕业后并得到中国知名画家甘远龙先生,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朱照林老先生以及李强等多位名画家导师指点,作品多次获奖。如今的刘会萍是中国文联艺术家协会主任委员及江西省萍乡市文联艺术界联合会成员。2017年5月入选中国好品牌及影响力书画家侯选人,2018年作品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發行的集邮冊上出版,其艺术作品受到全国书画爱好者及各屆人士收藏。

    刘会萍在四十多年的书画创作实践中,以人品的大气象、画品的大境界,诠释自己书画艺术的大成就!向世人展示的是扎实的艺术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学养。一句话,刘会萍先生是一位根植于生活的艺术家,正如一位书画评论界权威人士说的那样:“在当代中国画坛上,在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画家刘会萍先生当有重要一席。”(潘旭龙)

关键词:刘会萍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二单元楼1102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