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筑富路 南沙打造精准扶贫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0/12/9 14:15:00
来源:海外网 阅读量:

在贵州省惠水县,连片的佛手瓜已进入采摘期。不久之后,这些佛手瓜将被深加工成榨菜、面条,“坐上”货车流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在贵州省贵定县,当地贫困户们正在蔬菜大棚内除草、施肥。除了带来400万的年产值,这座蔬菜大棚还能为贫困户们带来40.5万的年务工收入。

1607311779863440.jpg

1607311789286859.jpg

在梅州市蕉岭县东岭村,预定民宿的电话源源不断。民宿依山傍水,配套齐全。自2019年3月底以来,接待游客人数已达26.3万人次。

在梅州市平远县黄沙村,主播们正在“田头直播间”直播蔬菜种植过程。网友们在直播间下单后,只需静待配送中心送货上门。

特色产业兴经济,助力脱贫奔小康。产业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的直接有效办法,也是增强造血功能的长久之计。11月中旬,深入至南沙对口帮扶的贵州省惠水县、龙里县、贵定县、毕节市金海湖新区,以及梅州市蕉岭县、平远县六地,与基层工作的驻村第一书记、贫困户等人物深入沟通,记录下六地在脱贫攻坚收官战中的真实故事以及产业扶贫最新成果。

1607311096366190.jpg

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项目

1607311173166272.jpg

毕节内陆港展示中心

立足当地实际精准发力拔穷根

惠水县,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北邻贵阳,西及安顺,是著名民歌《好花红》的诞生地。由于地处深石山区、土地资源匮乏等自然因素,龙里县曾长期处于贫困之中,一些贵州常见的扶贫明星产品在这里均“水土不服”。

2017年,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惠水县。怎么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两地的扶贫干部合作算了一笔账:惠水县虽然田少土薄,雨水积蓄能力差,但胜在海拔适中、气候独特,恰好满足了一款小绿瓜——佛手瓜的生长需求。佛手瓜采摘期可达半年,如果能形成产业规模,每亩地的收入就有几千元。

“种上佛手瓜,抱回金娃娃”“调下玉米种金瓜,人民群众笑哈哈”。很快,一张张横幅在惠水县好花红镇的田间地头挂起。如今,惠水县已建成贵州省最大佛手瓜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佛手瓜种植5.2万亩,新增带动20个贫困村1000余户建档立卡精准贫困户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一柄小绿瓜,成了致富“金瓜瓜”。

1607311263950546.jpg

惠水县好花红镇佛手瓜产业园成为贵州省最大佛手瓜种植基地。刘伟拍摄

惠水县成功脱贫,关键在于打造了“自我造血”的扶贫产业。梅州市蕉岭县的脱贫之路亦是如此。“突出本地特色、增强输血造血、建立长效机制”——这是蕉岭县的脱贫思路。长期以来,蕉岭县充分发挥“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和富硒资源优势,村村联动打造致富路。

东岭村驾好红色旅游、特色民宿、林下经济“三驾马车”,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村;鹤湖村结合实际联合发展特色养鸡产业,建起了辣椒种植基地;象岭村因地制宜建立丝苗米种植示范基地,富硒稻米叫好又叫卖;下南村盘活18亩百香果基地,引进农业企业种植蔬菜瓜果……一村一品,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自结成帮扶以来,南沙区向蕉岭县17个省定贫困村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9099.52万元,发展特色产业28个,带动贫困户439户1436人。2020年6月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00%达到脱贫退出标准,17个村经村级评议公示、镇级复核、县级抽查审定,全部“八有”达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目标,100%达到出列标准。

企业引进来合奏特色产业脱贫曲

脱贫攻坚战,人多才能打胜仗。自2017年3月南沙区结对帮扶贵州省龙里县以来,南沙充分发挥南沙产业资源优势,引进11家企业到龙里投资兴业,累计签约资金55.93亿元,已投入资金15.82亿元,带动建档立卡人口增收702人。

1607311510219240.jpg

1607311523132786.jpg

1607311537450029.jpg

龙里县湾滩河镇蔬菜大棚。刘伟拍摄

龙里自身也在不断发力:迄今,龙里县已在南沙开设4个龙里农特产品专营店,积极引进广州“千鲜汇”项目落地龙里,成功向东部市场销售农特产品1.09亿元。

“合拍”做好脱贫致富,贵州省贵定县的“摘帽”路也离不开这条秘诀。在贵定县苗姑娘集团展示大厅,一排排印着“南沙黄阁”、“南沙资产公司”等机构、企业名称的瓶装水引人注目。原来,这是苗姑娘集团集团与南沙企业合作推出的消费扶贫爱心定制水。

每卖出一瓶瓶装水,集团就为贫困户捐赠一角;每卖出一瓶升装水,就为贫困户捐献一元。“今年,我们爱心定制水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来自南沙各个单位和企业的爱心定制水越来越多。”贵定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贵定县牢牢把握东西部对口帮扶契机,以广州南沙为支点撬开省外地区市场。目前,贵定县在南沙成立5个农特产品销售中心,通过组团消费扶贫、机关事业单位合同消费等渠道销售农特产品金额达1.075亿元,带动4贫困户5791人实现增收,在南沙竖起了一块属于贵定县的“金字招牌”。

1607311454229793.jpg

1607311465474004.jpg

在南沙区的对口帮扶下,贵定县盘江镇引进了桑葚加工厂,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链,带动村民就业。

1607311637263942.jpg

1607311650710662.jpg

贵定县古镇香粮油

“引进产业”—这短短的四字背后,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劳和付出。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黄壮羽说,他的主要工作是协助推进毕节·广州产业园建设及招商入驻工作。

黄壮羽表示:“以前真没干过这种到处求人的活,但现在却到处求人,哪里有企业有意向,必定第一时间寻求联系、登门拜访、介绍情况、发出邀请……” 对接企业120余家,拜访商会18家,奔波于多地之间,黄壮羽却“累并快乐着”。

目前,落地金海湖新区的企业有贵州贵翼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晶阳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电缆厂等5家企业,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此外,还有广州粤旺农业集团、广州爱思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个意向企业正在洽谈中。

“看着那些困难群众收入增加,生活越过越好,我心里也踏实了,为他们的幸福而快乐着。” 黄壮羽动容地说。

为了吸引产业投资,各地也在不断完善自身“硬实力”。以龙里县为例,自南沙结对帮扶龙里县以来,医疗和教育软硬件建设、产业帮扶、农业帮扶、深度贫困村完善基础设施等项目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呈现出新的发展局面。“基础更牢了、市场更广了、方向更多了”,助力脱贫工作“更上一层楼”。

 扶贫格局多样化激发贫困村内生动力

每天茶余饭后,梅州市平远县三达村村民谢远扬都会上一趟山,花上一小时的时间除草、观察灵芝长势。靠着这朵朵林下生长的“不老灵药”,谢远扬一家添起了家具,修葺了旧房子,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他还是担任起了村里的灵芝种植指导工作。“很满意,不后悔!”谈及目前的生活,谢远扬一脸满足。

林下灵芝是三达村的“致富武器”。在南沙区城管局派驻三达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晴的带领下,三达村于2019年开始发展林下经济。短短一年内,林下灵芝已经给村里带来了10万元利润,其中有6万直接分给了贫困户。

产业带进来了,如何激发村民的积极性?杨晴想了一个办法:将村民们吸纳进林下灵芝产业合作社,由3名村干部、3名村民、1名贫困户组成合作社理事会,让村民们“自己管理”。他的这套管理办法让村民们既“富了身”,又“富了脑”。

在平远县向阳村,11月份番石榴树已挂上了第一批果实。

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派驻平远县河头镇向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鸿鹄的带领下,把南沙区万顷沙镇的番石榴种植技术引到了向阳村,首批引进的芭乐由合作社集体种植,共30亩,并邀请万顷沙优秀农户点对点传授芭乐种植技术。预计明年春夏季,向阳村种植的番石榴就能在梅州上市了。

除了三达村、向阳村,其他村也在扶贫格局上也涌现出了不少亮点。龙里县着力打造“大扶贫格局”,引导企业分别与龙里县22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投资解决贫困村在医疗、农耕等方面短板;惠水县引进东西扶贫协作产业,博越花卉有限公司、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东部企业先后落地惠水,带动贫困人口3600余建档立卡人口增收;蕉岭县、平远县力抓党建扶贫,“党组织+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 “党建+产业”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和产业发展、富民创收的互动共赢。

目前,南沙在梅州蕉岭县、平远县对口帮扶的35个省定贫困村均已全部退出贫困村行列。南沙结对帮扶的贵州省龙里县、惠水县、贵定县均已实现贫困县“摘帽”,贫困群众全面脱贫,实现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的阶段目标。(图文:南宣)

关键词:产业扶贫,南沙,精准扶贫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二单元楼1102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