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

发布时间:2020/11/13 12:12:00
来源: 阅读量: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进入11月,有道难题就开始困扰不少用户:“要不要趁着双十一还有折扣,换一台激光电视?”按照厂商的描述,激光电视是属于未来的产品,它有更宽阔的画幅呈现、更有沉浸感的视觉体验、更小巧的体积、更低的功耗表现……激光电视的出现,被包装成为一扇窥见明天的窗口。

可是真的从当下激光电视的窗口观察未来,那体验的确很“酸爽”。

越来越多用户购买了激光电视后,“吐槽”成为新标配。亮度不够!画面清晰度不高!长时间观看导致视疲劳甚至流泪……激光电视如同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以后满足了所有人的好奇心,却也赔进去了神秘感与口碑——激光电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出现这些问题并不奇怪。太多人购买激光电视,目的是将影院体验带回家。殊不知随着电影产业发展,影院存在超过百年,各方面已非常成熟;然而截至目前,激光电视面世仅短短几年,太多问题没有妥善解决,说一句“仍然不成熟”毫不为过。

厂商推动行业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当然不错,可是需要让用户支付发展成本,这显然不合理;市场中“说到做不到”的乱象,也需要厂商修炼产品内功尽快解决。否则到了用户将抱怨视为习惯,再谈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当下就说“进入激光电视时代”?为时尚早!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真实的谎言

“疫情期间不能去电影院怎么办?”“换一台激光电视吧!”……年初,这样的言论很有市场。由于疫情的原因,平时养成观影习惯的用户开始寻找出路。激光电视通过超短焦投影技术,能将有效屏幕尺寸放大到75-100英寸,满足用户在家中的大屏观影需求,并宣称能最大限度还原影院观影效果。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使用激光电视近一个月的体验,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激光电视并不能给我带来电影院般的观影体验!”随着众多消费者接触并使用激光电视,关于激光电视的负面评价开始增多。

商家描述产品的千般美好,都在实际体验后让人难以接受——宣传单成了最大的谎言,用户被“忽悠”了。

首先是观看体验,这不仅称不上激光电视的优点,甚至可以视为短板。

用户购买激光电视,是为了观看4K甚至8K级别高清视频,这些也都是产品最大的卖点。可是在产品环节,厂商通过画面抖动技术(DLP XPR)——1080P的一个像素点通过4次快速抖动形成四个像素点,让1K能力达到4K标准,提升画面清晰度。换言之,这根本不是4K!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搭载相应解决方案的产品,普遍被称为“伪4K”。既然是“伪”,就必然不可能达到真正4K的标准,画面会有明显噪点出现,图像也会因调试不理想等原因模糊不清,很难与同级别的液晶电视相提并论。

“目前,各家激光电视显示效果各不相同,市面上多数产品仍是2K甚至达不到2K效果。即使是4K激光电视,目前片源缺乏仍然是一大推广难题。”一位销售人员如是坦言。

在让1K的画面强行达到4K的效果,这算是极为另类的“创新能力”。厂商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用户建立“唯参数论”的价值观后,用最低成本达到画面最低标准。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破坏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基础上。

无论营销如何精彩绝伦,市场验证后产品都会暴露真实的模样,激光电视同样如此。

总结这些问题,还是将高质量影音体验“打折”,让用户对产品的评价,从“好”变成“不好”!

其次,提到健康问题,从最开始就是伪命题!

科学实验证明,蓝光是伤害眼睛的关键原因。这是一种波长短、频段高的高能量光线,眼睛长期接触蓝光将直接威胁眼底健康。因此,厂商会尽量调低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屏幕的蓝光释放量,保护用户视力。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可是激光电视的发光原理,正是以激光为光源,通过超短焦投影技术,将蓝色激光经过色轮投射到数字微镜上成像。第三方的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电视蓝光峰值是普通LED电视的4倍,远高于传统液晶电视,增加了用户视力受到不可逆伤害的风险。

为减少蓝光辐射,激光电视配置“自动关机”功能——用户靠近并遮挡光源后,主机将会自动停止运行,这是拆了用户体验的“东墙”,补上视觉安全的“西墙”。看上去提高了产品健康标准,实则牺牲了体验。

此外,根据专业测试机构对激光电视的统一眩光值(UGR)的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电视在黑天暗场环境下的UGR值最高可达到33.9,远远超出UGR=19这个行业公认的舒适区间最高值,甚至突破了UGR=28这个“不可忍受”值。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UGR值(即统一眩光值),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CIE)颁布的,用于度量处于室内视觉环境中的照明装置发出的光,对人眼引起不舒适感主观反应的心理参量。通常,UGR值分28、25、22、19、16、13、10等七档:28为不可忍受值,25为不舒适感值,22为刚刚不舒适感值,19为感觉舒适与不舒适的界限值,16为刚刚可接受值,13为 刚刚感到眩光值,10为无眩光感值。

成像效果言不符实,健康标准徒有虚名,激光电视明显存在过度宣传问题。不过是在技术与产品都不成熟的阶段,割一轮尝新用户的“韭菜”,而且事半功倍。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降温时代

那么激光电视的问题,只是在体验端没有做好优化,或者撒了一个“健康产品”的谎言这么简单吗?恐怕还不是,“魔鬼在细节中”。

用户购买激光电视后,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安装调试。为了达到最好的画面效果,需要固定主机位置完成对焦;调焦后用户不能移动主机,否则只能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再次调整。激光电视如同房间内的“定海神针”,放下之后就不能随意变换位置。

调整好位置后,用户才能观看,可是这同样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主流激光电视普遍要求用户将室内亮度调低,在阴暗的场景中使用产品。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表面上冠以“还原影院环境”的噱头,实际上是产品投影效果仍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必须改变外部环境才能避免画面模糊,颇有削足适履的无奈。

在观影过程中,用户还会遇到噪音干扰。第三方评测机构测试结果显示,激光电视运行时噪音普遍高于55分贝,会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让用户适应产品、调试过程繁琐、噪音偏高……仔细思考这些用户反馈的问题,不难发现,激光电视过分追求成像效果,反而忽略用户的观影前提——保证使用的便捷性、产品的稳定性、体验的舒适性。

厂商想好了如何升级改造画面,却没想好如何造一台能用的电视,无异于舍本逐末。

家电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激光电视在亮度、分辨率、对比度等方面具有先天性劣势,在明亮的环境中无法显示出较好的视觉效果,在安装调试环节费时费力,所以激光电视更适合会议、办公、教育等商用市场,而不是个体消费者市场。”

如此看来,激光电视在性能层面很难形成优势,其实在价格环节同样如此。

按照激光电视的使用要求,用户还要配置投影幕布。普通幕布仅采用光学吸收的方式降低外界影响,价格不高但效果有限;高端屏幕协同光学反射与吸收两种技术,价格很高。当大屏(75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入门价格已经降至3000元档位,而激光电视售价普遍在10000元以上,配置100英寸的抗光屏幕,价格也都在3000元以上。算下来,整套设备采购费用接近20000元,二者有大约10倍价差。

平衡效果与价格两方面因素,购买激光电视就有了浓浓“智商税”的味道。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路在何方?

既然产品体验不行,价格很高,为何激光电视的数据依然很漂亮?这不过是一个数字游戏。

厂商宣称:在市场受到疫情影响的1-5月,激光电视仍然“逆势增长”,但这份报告并没有明确激光电视端的实际销量。

根据第三方机构Omdia数据,2020年第二季度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货量达到2.19亿片,相比之下整个2019年激光电视的出货量不过20万台,的确惨淡。

“部分激光电视销量不错,一个月能卖两台。”北京某家电卖场销售员反馈的数据很“骨感”。经过发展初期,激光电视用“实际行动”打破用户期待后,市场将会重回理性,关注体验更理想的液晶电视。

何况在液晶面板行业,创新从未停止。目前,行业普遍认同,随着小间距LED技术逐渐走向生命周期中后期,Mini LED技术将会迅速成熟,引领新阶段行业发展。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相比传统LED技术,Mini LED通过压缩背光灯珠尺寸与局部调光设计,不仅解决了小间距LED显示屏易损坏的问题,还能提升画面表现力,增强面板成像的细腻程度,最终达到提升画面对比度与明暗表现力的效果。

伴随技术不断成熟,《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与《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等指导政策出台,对显示载体提出更高要求,促使Mini LED产业迅速成长。

来自多方合力,让Mini LED有了更强的增长动力。截至目前,2020年Mini LE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55至75英寸液晶电视中,获得用户的肯定。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Mini LED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000万美元,到2023年将突破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一边是激光电视童话坍塌,一边是液晶电视迎来创新,未来市场走势一目了然。

激光电视在过度营销的路子上跑偏了-一点财经

结语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光电视将会逐渐“退烧”,不过其起落的整个过程,仍然只得反思。

激光电视的快速起飞,得益于在疫情影响之下,大屏电视需求的集中爆发。激光电视无疑抓住了这个最理想的节点,找到了起飞的最佳时机。配合厂商天马行空的描述,短时间内造就一个商业爆发点。

可是疫情的影响总会过去,用户实际体验总会戳穿“皇帝的新装”。千帆过尽,激光电视绝非“包治百病”的终极方案,更好体验的产品才是市场的王者。因此,所有人都需要冷静:一方面是用户需要清醒,不要被营销蒙蔽双眼;另一方面厂商需要“降落”,继续挖掘用户底层需求。

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对所有人都有利。

关键词:

版权声明

本网仅为发布的内容提供存储空间,不对发表、转载的内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证。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们尊重并感谢每一位作者,均已注明文章来源和作者。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联系邮箱:service@qeerd.com,投稿邮箱:tougao@qeerd.com

财经深度报道,『一点』就够了!一点财经(yidiancaijing)创立于2014年,专注于上市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的调查与解读。

  • 文章 (篇)300
  • 阅读 (次)21.9万
  • 小编推荐
    更多

    推荐专栏

    更多

    推荐报告

    • 微博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

    寻求报道:logan@qidiwang.com商务合作:logan@qidiwang.com

    求职应聘:logan@qidiwang.com市场合作:logan@qidiwang.com

    企迪网24小时热线电话:029-89258148(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总部:北京市顺义区旭辉空港中心A座十层 | 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府东一路风憬天下2期17号二单元楼1102室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17012874号-57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陕)字第01864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81217 | 陕公网安备:61011602000585号

    版权所有: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企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